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农业 > 要闻聚焦 > 文章详情页

李喜军:养殖大闸蟹致富不忘本

孙园芳 冯延军 本报记者 张小雄

初冬时节,当记者来到陕西省黄龙县崾崄乡白城村大闸蟹养殖基地时,看到养殖户李喜军正在蟹塘里打捞成熟的螃蟹,忙得不亦乐乎,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他的脸上。

李喜军今年40出头,是土生土长的黄龙县当地人,高中毕业后,他就外出在社会上打拼,先后做过餐饮,跑过货车,也卖过农药化肥,做过种子销售。2015年,他得知黄龙县引进水产养殖,鼓励村民养殖大闸蟹。他就回乡创业,在家门口搞起了水产养殖。投资了10多万元,建了两个池子试验养殖,结果当年的收益很客观。2017年李喜军又扩建了三个池子,总共30亩左右,全部用来养殖大闸蟹,一年收入十几万元。

“今年目前状况也挺好,前期苗子放了22000只,大约活了5000~6000只左右。今年的市场行情也很好,一只能卖50元,能卖20多万元左右。”李喜军高兴地讲到。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养中学,在学中养,李喜军已经掌握养殖大闸蟹的技术要点,也总结出了自己的养殖经验和技巧。受益后的他,致富不忘众乡亲,今年投资了30多万注册成立了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62人,采取以地入股的方式进行分红,同时也解决当地部分村民就业,雇佣了长期工和临时工。

采访过程中,李喜军的手机时不时响起,原来由于大闸蟹品质好,所以线上线下销售都是供不应求。明年他准备把合作社再扩大规模,把贫困户以及有意愿的其他村民都吸收进来,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