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农业 > 要闻聚焦 > 文章详情页

杨凌种业 砥砺前行

编前语:植物新品种是建设现代种业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农业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杨凌农作物育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业科研及农作物育种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陕西乃至国家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杨凌在农作物育种方面拥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近1000名科教人员从事生物遗传育种科研工作,6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建国以来,全国小麦六次更新换代其中四次由杨凌主导,油菜杂交育种水平世界领先,玉米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始终处于全国前列,番茄品种开创了我国粉红番茄耐储运、货架寿命长的新时代,特别是两个苹果品种通过了省级审定,这是苹果产业的又一重大突破。随着“杨凌农科”品牌影响与日俱增,今年来杨凌聚集了26家种子企业,其中“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9家,在18个省区建立了200多个新品种、新科技示范推广基地,示范推广逾亿亩,年种子交易总额约6亿元。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以打造“西部种业中心”“全国旱区种业硅谷”为目标,出台了《关于促进种子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由杨凌示范区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设立了种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杨凌种业的发展,投资18亿元规划建设了占地863亩的杨凌种子产业园,成立了国家(杨凌)农业科技转移中心和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发起设立杨凌种业基金,这些重大决策的实施,无疑为杨凌种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为了广泛宣传杨凌育种工作者、科研教学单位和种子企业取得的丰硕成果,促进植物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在第25届中国杨凌农高会举办期间,本报开设《杨凌种业砥砺前行》专版,集中展示杨凌最具实力的小麦、玉米、油菜、苹果、番茄、薯类六个育种方向和一批育种领军人物、育种成果,以推动杨凌现代种业继续健康发展,敬请关注。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