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农业 > 要闻聚焦 > 文章详情页

让“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中国科学网 www.minimouse.com.cn

今年5月,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吉万全教授团队培育的小麦新品种“西农511”,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陕西和河南的两家种子公司以455万元的新品种技术转让费取得该品种的经营权,创下了迄今为止陕西省农作物品种转让费的最高记录。

“搞农业科研的,必须要能吃苦下地,随时观察、发现问题。”前不久,在西安市鄠邑区的陕西省农作物品种试验站,吉万全教授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10月份播完种,要逐一分析品种为什么抗病性强、品质好在哪些方面;第二年4月份,开始做杂交实验,选育新品种;到5、6月份,前一个冬天种的麦子熟了,把它收回来,对每一个单株进行分离、编号等,再分析比较,把不好的品种淘汰掉;这之后做相关研究,为下一轮的播种做准备。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可以说,繁育一个品种,就像养个娃般辛苦。”以土地为家,与小麦为伴,以育种为生,泥土气是吉万全永不褪色的本质。

展望未来,吉万全表示,“在新时代,我们团队将继承优良传统,续写中国小麦育种史光彩夺目的新篇章,为中国人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继续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本报记者闫瑜涛)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