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农业 > 要闻聚焦 > 文章详情页

南京:小麦赤霉病防治取得新进展

本报南京讯(记者 中峰)近年来,我国小麦在高产栽培条件下,赤霉病危害日益加重。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周明国经过30多年的杀菌剂毒理学研究,针对赤霉病病菌对多菌灵杀菌剂的抗药性特点,开发出能防治小麦赤霉病、兼治白粉病和锈病的戊唑福美双,破解了小麦赤霉病用药量和抗药性双双激增的“死循环”,提高了防治效率,实现了节本增效。

据悉,小麦赤霉病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导致小麦品质变劣,特别是感病籽粒含有致呕毒素和类雌性激素等多种真菌毒素,威胁小麦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近年来,我国一直依靠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进行化学防治,用药量大收效甚微;而戊唑福美双在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的用药量较常规杀菌剂减少了50-90%,防效提高20-40%,截至目前,已累计推广3000多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