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农业 > 要闻聚焦 > 文章详情页

“葡萄+体育”领跑致富路

“我们这有最原汁原味的农家土菜,您想吃啥随便点。”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百果园农家乐,店主龚平热情地招呼着客人。

近年来,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依托中国葡萄特色小镇、安徽省首个“体育特色小镇”、农业物联网小镇建设,实现了从“农区”到“景区”的转变,走出了一条“智慧农业+体育、文化、旅游”的特色致富之路。

初夏的大圩,绿树环绕,芳草萋萋。葡萄架下,大圩镇慈云村五组村民黄忠心正在给葡萄抹芽。“以前种田只够保生活,现在我家有12亩葡萄,亩产大概3000斤,一年能有20多万元的收入。”黄忠心告诉笔者。

15年前,一场“绿色大圩”葡萄文化旅游节拉开了大圩镇转型的大幕。近年来,大圩镇采用大树稀植栽培模式、智能化管理和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推行葡萄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累计总产量超过3000万斤,产值3亿多元,并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产品”“国家绿色食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等认证。如今,“安徽葡萄看合肥,合肥葡萄看大圩”已成为业内的共识。

“跑过几场马拉松,大圩的赛道是最美的,在良田绿水间跑步,是一场‘洗肺之旅’。”在日前举行的2018年合肥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上,来自北京的“跑友”王冬冬说。

在乡村旅游同质化的今天,如何从激烈的竞争中“突围”?早在2015年,大圩镇就瞄上了体育产业,在全省率先建设“体育特色小镇”,举办“中国合肥(大圩)马拉松文化节”,进行了二次创业。几年来,大圩镇共举行马拉松赛事和特色活动近30场次,依托马拉松平台,大圩的“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也在加快布局和发展。

“以前葡萄旺季游客较多,现在马拉松让大圩走向了全国,全年游客络绎不绝了。”大圩镇农家乐产业协会党支部书记吴大珍说。依托马拉松文化节、葡萄文化旅游节,大圩把农产品变成了旅游产品,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白海星)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