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网手机版

首页 > 农业 > 要闻聚焦 > 文章详情页

水稻育种走向精准设计

由中国主导的国际间科研大协作项目“3000份水稻基因组研究”4月26日结出硕果——北京时间当日凌晨1时,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正式发表《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该研究针对水稻起源、分类和驯化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和群体基因组变异结构,剖析了水稻核心种质资源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

据了解,这一重大成果将推动水稻规模化基因发掘和水稻复杂性状分子改良,提升全球水稻基因组研究和分子育种水平,使水稻育种由传统的手工筛选走向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设计。

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黎志康表示,全球一共保留了78万份水稻种质资源,弄清核心种质资源的基因组的多样性,包括所有基因的等位基因及其各种各样的变异,能够为未来的水稻品种改良建立永久的、基于水稻功能基因组信息的数据库和应用平台。

他介绍,项目经严格的分层取样法,选取源于全球89个国家的3010份水稻种质,代表了78万份中95%以上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成果相当于在水稻基因组中加进了2900万个标签,给基因育种提供了精确导向;恢复了籼稻、粳稻的命名;完成了对栽培稻最精细的种群分类;发现了丰富的基因组结构变异,包括易位、倒位、重复和缺失;确定了全球首个近于完整的、高质量的农作物——亚洲栽培稻的泛基因组。(据《科技日报》)

【版权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学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科学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biz@minimouse.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网www.minimouse.com.cn